穷养儿子富养女并非金科玉律
发布日期:2015-07-01浏览:1296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亲子教育家。《心理访谈》《夜线》等节目特邀心理专家,著有畅销书《爱暴力》《学点心理学,帮孩子养成高情商》等。
“穷养儿,富养女”的观点如今很流行,它是否有所缺陷?是否需要与时俱进?本报特约现代教育大讲堂专家、著名的心理专家柏燕谊,就该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如今时代,男孩女孩都需要意志上的穷养和精神上的富养——
“穷养儿,富养女”的误区
“对男孩就尽量苦着点儿,培养他的吃苦能力和奋斗精神。要给女孩优越的生活条件,让女孩有品位,懂欣赏,培养她高贵的淑女气质,这样以后遇到诱惑才不会轻易动摇。”这是我在节目中或讲座中经常听家长谈及的观点。
“穷养儿,富养女”的教育理念很流行。这个观点应该源自“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这句古训。
应该说这种教育观点的出发点是好的,父母应该促进孩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男孩、女孩有他们各自的性别特点,需要个性化的对待和抚养。但这种说法是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性别角色定位的,已经多少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当今社会,男女一样,都要有自立能力和开拓精神,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父母们应该对“穷养儿,富养女”的观点进行改良和升级。
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是要将孩子养成独立自主、有责任心的人,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和智慧。
穷养,养坚毅品质和良好心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古取得成就的人,都具备坚毅的品质和开阔的胸襟。这些不仅男孩要具备,对当今顶天立地的女孩也一样适用。
所谓的“穷养”,是指不过分骄纵孩子,不让孩子从小养成享乐、好逸恶劳和攀比之心。从小培养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让孩子懂得任何东西都是付出劳动才能得来。
但家长在执行时,会陷入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物质上过度满足。可能因自己曾经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经历过不富足,所以,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时恨不得倾其所有地去“给予”。但如果对孩子的要求一味满足,就会大大消磨孩子的自控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要有度,家长要进行判断:哪个可以马上满足、哪个需要再等等、哪个根本就不能满足,将延迟满足与即刻满足、适当不满足灵活应用。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所得,感恩给予。
第二个误区:家长特意制造挫折去磨砺孩子。有很多家长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甚至会制造一些挫折来磨砺孩子的意志。比如把孩子送进训练营去磨练、刻意制造艰辛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去体验等等。这些大可不必,挫折教育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让孩子独自去面对遇到的困难,去处理一些相对复杂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
第三个误区:重视孩子经历挫折,却忽视引领孩子积极面对的心态。
家长大多意识到“穷养”在于对孩子意志、品质、性格的锻炼和培养。却没有重视对孩子心态的磨砺,即面对挫折的态度。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够积极乐观,那么挫折只会让他变得更加悲惨和阴暗。面对现实的挫折,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在于态度——面对挫折的信念。
积极乐观的品质,并不能刻意营造出来。孩子的品质是受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温馨、乐观的家庭氛围中,能够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被欣赏、被理解,在遇到困难时是受到引导而非苛责,相信遇到再大的挫败,他也可以笑着面对。
富养,养知识和品德
“自古富贵多淑女”。文字记载中,貌似我国古代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孩们总是知书达理的。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只有富家女孩才有机会学习各种诗书礼仪。也就是说,富贵人家的女孩之所以是“淑女”,重点不在“富贵”,而在她们受到的教育。要富养女孩,富的应该是女孩子的知识、品德和才能。
家长最大的误区,认为富养就是物质方面的满足。其实“富养”说的是精神层面的富养,绝不是物质上的。之前湖南卫视的一档电视节目给我带来很多启示。15岁的女孩辰辰抽烟、逛夜店、花钱如流水、打老师、骂父母……种种言行,让人不得不给她贴上“叛逆”的标签,但又不能简单说成青春期叛逆,因为这是长久以来富足安逸的生活和松散娇惯的教养方式培育出的结果。“女儿要富养”是刘爸爸在节目开始不久后,就道出的观念。
因为工作的原因,刘爸爸远离家乡,总觉得亏欠女儿,于是用物质补偿性满足,这种充分的欲望满足,必然会让孩子变得唯我独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了意志上的穷养,孩子就不会懂得去珍惜生活;缺乏精神上的富养,只被物质迷蒙双眼,最终会让孩子失去追求事物的动力、丧失努力生活的动机。
男孩女孩子都需要:穷其意志,富其眼界
真正的“富养”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提供给孩子精神上的富足来充实孩子们的灵魂。比如,父母尽可能地带孩子去各地旅行、去博物馆参观、去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人间事物。和孩子一起去读书,带孩子遨游书的海洋,这些都是让孩子精神富足的资本。
其次,“富养”孩子,还富在父母给予孩子的陪伴和爱的滋养。很多家庭里,爸爸忙着挣钱,想用物质上富养孩子,却无暇陪伴孩子,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有研究发现,每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和那些一周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比,人际关系更融洽,更具有进取精神和男子汉气概。确实如此,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爱护,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基石。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更稳定,性格更平和,能较好地融入与同伴的交往关系,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如果要想培养出“绅士”“淑女”,富的应该是父母对TA的爱、理解、尊重和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人、精神富足的人。
如今时代,男孩女孩都需要富其眼界、穷其意志。不过性别差异,侧重有所不同。比如,男孩比女孩更需要独立空间。家长不妨多给男孩独立空间,学会放手。不要压制男孩的反抗行为,要反思和理解反抗背后的心理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否则可能会阻碍男孩的心理发展。而女孩有着比男孩更强烈的情感需求。当她感觉不到家庭温馨时,很可能下意识地向外界、别人去索取,容易走入极端、暴戾、孤僻的状态,误入歧途。因此,针对女孩,父母要拿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
-问答
读者张先生:我们家境一般,没有条件带孩子去各地旅游,让孩子参加各种昂贵的冬令营等活动。因此,我们感觉对孩子有亏欠。物质上的匮乏,会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呢?
柏燕谊:家长大可不必感觉亏欠,对孩子的教育要量力而行,要想让孩子见多识广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无法带孩子去各地旅游,那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和孩子一起看书总是可以做到的吧。不能让孩子参加昂贵的冬令营,那么在假期带孩子多去参观各种博物馆还是可以的吧。不要拘泥于形式,家境一般同样可以让孩子见多识广。而且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精神上的富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关注。有时间尽量多陪伴孩子,无论在哪、干什么只要有父母的用心陪伴,孩子就是幸福的!
“穷养儿,富养女”的观点如今很流行,它是否有所缺陷?是否需要与时俱进?本报特约现代教育大讲堂专家、著名的心理专家柏燕谊,就该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如今时代,男孩女孩都需要意志上的穷养和精神上的富养——
“穷养儿,富养女”的误区
“对男孩就尽量苦着点儿,培养他的吃苦能力和奋斗精神。要给女孩优越的生活条件,让女孩有品位,懂欣赏,培养她高贵的淑女气质,这样以后遇到诱惑才不会轻易动摇。”这是我在节目中或讲座中经常听家长谈及的观点。
“穷养儿,富养女”的教育理念很流行。这个观点应该源自“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这句古训。
应该说这种教育观点的出发点是好的,父母应该促进孩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男孩、女孩有他们各自的性别特点,需要个性化的对待和抚养。但这种说法是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性别角色定位的,已经多少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当今社会,男女一样,都要有自立能力和开拓精神,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父母们应该对“穷养儿,富养女”的观点进行改良和升级。
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是要将孩子养成独立自主、有责任心的人,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和智慧。
穷养,养坚毅品质和良好心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古取得成就的人,都具备坚毅的品质和开阔的胸襟。这些不仅男孩要具备,对当今顶天立地的女孩也一样适用。
所谓的“穷养”,是指不过分骄纵孩子,不让孩子从小养成享乐、好逸恶劳和攀比之心。从小培养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让孩子懂得任何东西都是付出劳动才能得来。
但家长在执行时,会陷入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物质上过度满足。可能因自己曾经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经历过不富足,所以,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时恨不得倾其所有地去“给予”。但如果对孩子的要求一味满足,就会大大消磨孩子的自控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要有度,家长要进行判断:哪个可以马上满足、哪个需要再等等、哪个根本就不能满足,将延迟满足与即刻满足、适当不满足灵活应用。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所得,感恩给予。
第二个误区:家长特意制造挫折去磨砺孩子。有很多家长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甚至会制造一些挫折来磨砺孩子的意志。比如把孩子送进训练营去磨练、刻意制造艰辛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去体验等等。这些大可不必,挫折教育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让孩子独自去面对遇到的困难,去处理一些相对复杂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
第三个误区:重视孩子经历挫折,却忽视引领孩子积极面对的心态。
家长大多意识到“穷养”在于对孩子意志、品质、性格的锻炼和培养。却没有重视对孩子心态的磨砺,即面对挫折的态度。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够积极乐观,那么挫折只会让他变得更加悲惨和阴暗。面对现实的挫折,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不同在于态度——面对挫折的信念。
积极乐观的品质,并不能刻意营造出来。孩子的品质是受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温馨、乐观的家庭氛围中,能够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被欣赏、被理解,在遇到困难时是受到引导而非苛责,相信遇到再大的挫败,他也可以笑着面对。
富养,养知识和品德
“自古富贵多淑女”。文字记载中,貌似我国古代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孩们总是知书达理的。为什么呢?因为古代只有富家女孩才有机会学习各种诗书礼仪。也就是说,富贵人家的女孩之所以是“淑女”,重点不在“富贵”,而在她们受到的教育。要富养女孩,富的应该是女孩子的知识、品德和才能。
家长最大的误区,认为富养就是物质方面的满足。其实“富养”说的是精神层面的富养,绝不是物质上的。之前湖南卫视的一档电视节目给我带来很多启示。15岁的女孩辰辰抽烟、逛夜店、花钱如流水、打老师、骂父母……种种言行,让人不得不给她贴上“叛逆”的标签,但又不能简单说成青春期叛逆,因为这是长久以来富足安逸的生活和松散娇惯的教养方式培育出的结果。“女儿要富养”是刘爸爸在节目开始不久后,就道出的观念。
因为工作的原因,刘爸爸远离家乡,总觉得亏欠女儿,于是用物质补偿性满足,这种充分的欲望满足,必然会让孩子变得唯我独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了意志上的穷养,孩子就不会懂得去珍惜生活;缺乏精神上的富养,只被物质迷蒙双眼,最终会让孩子失去追求事物的动力、丧失努力生活的动机。
男孩女孩子都需要:穷其意志,富其眼界
真正的“富养”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提供给孩子精神上的富足来充实孩子们的灵魂。比如,父母尽可能地带孩子去各地旅行、去博物馆参观、去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人间事物。和孩子一起去读书,带孩子遨游书的海洋,这些都是让孩子精神富足的资本。
其次,“富养”孩子,还富在父母给予孩子的陪伴和爱的滋养。很多家庭里,爸爸忙着挣钱,想用物质上富养孩子,却无暇陪伴孩子,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有研究发现,每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和那些一周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比,人际关系更融洽,更具有进取精神和男子汉气概。确实如此,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爱护,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基石。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更稳定,性格更平和,能较好地融入与同伴的交往关系,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如果要想培养出“绅士”“淑女”,富的应该是父母对TA的爱、理解、尊重和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人、精神富足的人。
如今时代,男孩女孩都需要富其眼界、穷其意志。不过性别差异,侧重有所不同。比如,男孩比女孩更需要独立空间。家长不妨多给男孩独立空间,学会放手。不要压制男孩的反抗行为,要反思和理解反抗背后的心理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否则可能会阻碍男孩的心理发展。而女孩有着比男孩更强烈的情感需求。当她感觉不到家庭温馨时,很可能下意识地向外界、别人去索取,容易走入极端、暴戾、孤僻的状态,误入歧途。因此,针对女孩,父母要拿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
-问答
读者张先生:我们家境一般,没有条件带孩子去各地旅游,让孩子参加各种昂贵的冬令营等活动。因此,我们感觉对孩子有亏欠。物质上的匮乏,会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呢?
柏燕谊:家长大可不必感觉亏欠,对孩子的教育要量力而行,要想让孩子见多识广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无法带孩子去各地旅游,那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和孩子一起看书总是可以做到的吧。不能让孩子参加昂贵的冬令营,那么在假期带孩子多去参观各种博物馆还是可以的吧。不要拘泥于形式,家境一般同样可以让孩子见多识广。而且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精神上的富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关注。有时间尽量多陪伴孩子,无论在哪、干什么只要有父母的用心陪伴,孩子就是幸福的!